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1270章 托孤寄命龙驭天(2 / 2)

“承乾,无忌是你亲娘舅,怀良是你老师,也是你舅兄。无忌辅佐朕打江山夺天下有定策之勋,贞观以后一直在朝中为相主政,劳苦功高。而怀良在武德九年靖乱之中,也有协谋靖乱之功,贞观新政更多出自秦琅之议,更数征于外,为大唐平定叛乱、开疆拓土,功高着著。”

“有他们二人在,你不用为大唐江山担忧。”

然后他又对秦琅和长孙无忌二人道,“你们二人是朕的心腹肱骨,更是大唐元老功勋,你们俩又是翁婿,我死之后,怀良你年轻多出些力,无忌也渐年迈,你要多照顾下他,尤其是不要让小人进谗言挑拔离间。”

“无忌你的性子有时比较霸道,朕死后,希望你能够收收脾气。”

又是一阵咳嗽后。

李世民叫来李百药,让他亲自草拟遗诏。

以秦琅、长孙无忌、李绩三人为顾命辅政大臣,辅佐太子承乾继位治国。

遗诏成,李世民亲自过目,并朱笔署名,并用印。

除李绩在外,九位宰相,皆被皇帝要求在遗诏上署名用印,这是非正常的做法。

“好了,遗诏立好,朕可以放心去了。”

话说完,皇帝已经咳的说不出话来,只能以手示意大家退出。

秦琅等退到殿外,却也知道皇帝估计就在这两天,于是便直接在殿外偏厢办公,不敢离开。

承乾和翰林院大学士李百药守在殿中,数名老供奉御医守着皇帝。

下午,皇帝又有了些精神。

不过御医们告诉宰相们,皇帝这是回光返照了。

宰相们进入殿中看望皇帝。

李世民也自知不行了,但难得的很平静,这些年想尽办法在延长寿命,如今终于到了尽头,反而洒脱了。

“现在起,行在御营兵马,尽交由秦琅统领,待朕死后,秘不发丧,由秦琅、无忌带羽林、飞骑护卫太子先还洛阳,许敬宗、褚遂良护送朕的灵柩,随后而行。”

“军国大事,不可停阙。发丧乾阳殿,文武百官前宣读遗诏,太子灵前即位,二十七天后,举行登基大典,明年改元建新!”

皇帝交待的很细致。

因为此时皇帝是东巡在外,虽说承乾为储多年,但在皇权交接的这种重要时刻,还是得十分小心,小心小心再小心。

以免发生任何的动荡。

为此李世民亲自交待,等他死后,秘不发丧,由秦琅这个辅政大臣、龙泉宫留守率行在禁军护卫着承乾立即返回洛阳,而许敬宗、褚遂良等秘密护送皇帝灵柩随后返回洛阳。

等到了洛阳之后,太子立即于宫中正殿乾阳殿,在文武百官面前,于灵前即位。

这是为了避免帝位空悬而出意外。

先灵前即位,则承乾便是新君了,君臣名份先定,让文武百官们在灵前拜新君,迎立新天子。

然后才是正式发丧,但承乾只要守丧二十七天就行,以日代月。

这二十七天里,朝廷要全力做好登基大典的准备,等丧期一过,立即举行大典,不能耽误。

灵前即位,登基大典,这两道程序过后,承乾才算是真正成为大唐的皇帝。

等到明年正月初一,改元立新,颁行新的年号,就算是新朝的正式开始了。

当年李世民在承乾这个年纪的时候,靠着兵行险着,发动玄武门宫变,夺得大唐的最高权力,他对于这些,非常敏感,到了此时,都很认真的交待承乾和秦琅他们。

虽然不太可能有人敢乱来,但不得不防。

皇帝说完这些,眼神渐渐涣散,甚至望着殿口喊着观音婢的名字。

连喊数声后,皇帝突然又恢复了些精神,又交待道,“诸王为都督、刺史者,并听奔丧。”

“但李泰禁止回京。”

“吴王和晋王,待登基大典过后,再许他们回京······”

话还未完,皇帝突然没了声音。

“陛下!”

长孙无忌大哭。

太子也抱着秦琅痛哭。

秦琅望着那个瘦弱的天子,心中复杂万分,但还是抹去了眼角滑落的泪水,对太子道,“圣人将宗庙社稷交付给殿下,殿下怎么能效仿一般人只知道哭泣呢?”

长孙无忌这时也收起眼泪,对秦琅点头。

“圣人宾天之前,已经做了安排,现在便奉遗诏而行,魏公立即派人召禁军诸将前来听遗诏,尽快护送太子启程西归洛阳。”

“许公和褚公你们赶紧叫宫人内侍为圣人整理遗容,准备上路。”

泰山龙泉宫距离东都洛阳,足有千里,谁也没料到皇帝突然就驾崩于此行在,如今要赶回洛阳,时间紧迫,没有时间可以多耽误。

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