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南的大理洱海一带,也有诸多部落聚居,同样也分为生蛮和熟蛮,这些部落最大的为六诏。
其中的南诏后来得唐朝扶持统一其它诸部,最终成为云南最大的势力,甚至后来反唐,跟唐打了上百年的战争。
总的来说,此时的唐人,习惯把川西一带的蛮夷称为戎,把云南一带的称为蛮,把贵州一带的称为夷,把两广一带的称为俚或僚。
反正都是蛮夷,只是分属几大不同的族群,内部又有无数的部落垌寨,各有大小首领等等。
许多大部落的首领,只要他们不称王不立国不叛乱,那么朝廷就册封他们官职,让他们实际统治地方。
这些人都统称为朝廷的羁縻州,称臣纳贡却不缴税赋,也不入户籍,完全自治的地方。
因此朝廷如果给这些羁縻州蛮夷刺史们,授个世封名头,其实没半点什么实际变化。
他们有没有世封刺史头衔,其实都是一样的世代相袭的,除非是被别的部落首领抢夺攻杀,或是自己内乱。
授封他们为世封刺史,其实也就跟周天子分封时,把一些偏远之地的蛮夷头领们,也授封个爵位是一样的。
羁縻刺史跟世封刺史有啥区别?
真要说区别,其实羁縻刺史权力更大,真正的完全自治,而世封刺史却权力受到不少限制,比如人口得入户籍,田亩得入帐,甚至得按大唐律法行事,按制收税,收的税还得缴三分之一入国库。
世封刺史每年冬得入京朝集拜见天子,而羁縻刺史,往往可能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才去一次长安,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未必去一次长安朝见天子,更不用纳税,送点土产朝贡就行了。
“陛下,若冯盎等蛮酋真想要世封刺史之名,朝廷还求之不得呢,世封了刺史之后,朝廷不也正好派长史、司马过去吗?甚至这些世封刺史的乡民、侍卫家兵等,也都要严格编额限数的。”
秦琅觉得,那些蛮夷首领未必都愿意跟冯盎一样改世封刺史的。冯盎是个对形势把握很敏感的人,但其它蛮夷首领们就未必了。
“跟冯盎说,也不用担忧这担心那的,只要他忠心耿耿,朕都会记在心里。长安也来过了,朕也拜见过了,就早点回返岭南吧。”
“你跟冯盎一起回岭南,带上东宫旅贲南下替朕巡视岭南,若是岭南俚帅谈殿之流,还敢继续不服朝廷教化,砍下他的脑袋送回长安来给朕瞧瞧!”
冯智戴被皇帝留在长安。
李世民授冯智戴一个南衙十二卫中检校右武卫大将军之职,并且让秦琅暗示冯盎,若是冯智戴表现好,那么皇帝到时候可以考虑选一位县主赐婚给智戴。
这其实也是告诉冯盎,冯家这位年轻一代的俊杰,短时间是不可能回岭南了,甚至可能得等冯盎死了,才会放冯智戴回岭南继承家业。
“你这趟南下,可以顺便去瞧瞧朕划给你的那块武安州封地。”
扬州大都督府长史、扬州刺史长孙顺德,广州大都督府长史、广州刺史高士廉,安南大都护法长史、交州刺史李大亮,这次也将一同出京南下赴任。
“给你半年时间,代天南巡。”皇帝拍了拍女婿的手,“北伐在即,六路大军都在磨刀霍霍,朕不希望这个时候岭南还生乱子。若是谁敢不听话,那么等朕灭了颉利,便要收过头来狠狠收拾这些家伙。”
“承乾昨天过来求朕,说想跟你去岭南,乱弹琴,岭南那地方,瘴疠横行,承乾这么年轻岂可轻易涉险?”
“陛下,这绝非臣的主意啊,事实上臣对此一无所知,臣也坚决反对太子随臣南下的。”
李世民叹了声气,“承乾自从跟你一起读书后,可是越来越胆大了些,可终究只是十一岁的孩子。”
“臣明白,臣回头就去劝说殿下,让他安心在京读书、学习政务,习练武艺。”
“嗯,关于世封之事,现在朝中阻力很大,朕希望你这次南巡,可以考虑一下顺便派人去封地经营一下,若是你这首封之地进行顺利,也能成为个榜样。”
皇帝对世封刺史一事,依然还是念念不忘。
“臣明白,遵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