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455章 危险的小皇帝(2 / 2)

先击退清军,再把李自成等流匪给扫除了再说。

坐在书桌前,刘钧又翻看起来自河南的最新报告。张山和蔡远两位提督联手,用兵河南,一切进展顺利。虽然在朝廷有些官员看来,他们行动缓慢,但刘钧却很满意。

张山他们一座座城池的收复,虽然行进缓慢,但他们并非仅仅是驱赶匪徒这么简单。他们都得了他的秘令,要趁这次进军之机,把河南地方理顺一遍。

张山他们每进驻一城,都会进行社会普查,普查人口数量,清量田亩数量,商铺工坊情况等,然后推行减租减息,剿平山匪水贼,并且还要打击私盐贩子,追查铸私钱,清查高里贷等。

可以说,他们的任务是极重的,但也是极为重要的。

为了让他们顺利开展这些工作,刘钧还特意派出了巡察御史和锦衣卫协助,对于当地的那些阻挠不配合工作的官绅,直接查他们的老底,免官罢职,然后任命楚军中的一些军官们暂时代理地方官职,在各地建立起保安团和民兵队等。

他们每到一个地方,都要征购地方上乡绅商人们的存粮,在地方上建立起粮仓,以工代赈,组织百姓恢复生产。

在河南西部地区,如今是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清理出了大量被倾占的军屯田亩,并清理出了许多地主隐瞒的田地,大批的粮食从地主家里征购出来,再借给百姓,组织他们恢复生产,战后重建家园,一切井井有条,已经有九个县由楚军军官暂时代理。

从河南传回的报告表明,虽然这些地方的官绅们很是不满这种整顿,但地方的百姓却是非常拥护的。大批的逃难的百姓开始回流,虽然还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但官府借给他们粮食,组织他们合作耕种,维修水利,还给他们减免了过去的借贷租子,乡里也没有了盗匪,一切都在好转。

刘钧拿出另一张纸,上面写着一组数据。

据初步的大致统计,大明现在各地的耕地约有十一亿亩,其中官田大约两亿余亩,另民田近八亿亩。

两亿余亩官田中,又分为官田民佃,以及军屯田。另皇庄大约五百余万亩,藩王庄田大约两千余万亩。不过因为辽东辽西现在大部份地区都处于实际暂时弃守状态,因此有很多军屯损失,再加上历年被倾占的大量军屯,实际上现在帐面上军屯数量还不到八千万,这还是经过几轮清理之后的数字。

要想把两亿余亩军屯全清理出来,道路还很漫长。

但就算是暂时只有这八千万亩军屯,也是相当不错的。因为这些原来是军屯,现在全改为了民屯,这些地依然是屯田,不同于民田。民田的税很低,一亩大约是税三升,而民屯,实际上是田地国有,屯户佃种。

南北方亩产虽有不同,但平均下来,也能达到亩产一石二左右,就算按三成五收租,一年起码也有四斗二升,八千万亩那就有三千三百六十万石。

如果能够把这八千万石的屯租全收齐,一年的屯租粮就超过了朝廷历年的所有民田的田租。事实上,朝廷百余年来,军屯的子粒粮说是供军,实际上卫所军又打不了仗,因此这些军屯完全浪费了。

历史上,南宋末年,用兵不断,财政紧张,贾似道推出公田制,按官员品级限制拥有田亩数量,超出的部份,由官府出钱买回部份。他主导朝廷最后回购了一千万亩官田,然后给百姓佃种,一年收取屯租多达五六百万石之多。

实际上,贾似道的官田佃租达到五成甚至六成之多,远比刘钧似的佃租高。若是刘钧把屯田的佃租也亩加到五六斗,那这八千万亩屯田,甚至能达到四千多万石粮。

而屯田其实还是小头。

大明有起码八亿亩民田,这是万历时清量出的田亩数字,刘钧估计还会有些隐瞒。但就算按这八亿亩算,按每亩税粮三升三合五,那也是两千六百八十万石。另外还有官田民佃的一亿来亩,这些官田的税要高些,是亩税五升三合五,加起来又是五百三十五万石。

如果能把这些粮都征收到,那么军田一年四千万石、官田一年五百三十五万石、民田一年两千六百八十五万石,三者相加,就是七千二百二十万石。

而如今朝廷一年田赋不过两千六百万不到,还每年都要欠缴大批。

七千二百二十万石粮,若朝廷以后真的能征到这么多粮,这些粮食折银,朝廷的财政完全能够富余了。

不管商业再怎么发达,在这个时代,土地都是最为重要的,因为土地关系到粮食,而民以食为天。

这个时代,粮食一直是极为宝贵的物资。若是官府每年能征收到足够的粮食,还能有许多粮食富余储存,那么朝廷就握有最珍贵的物资,既可以用来打仗平乱,还能用来赈灾济民。

从某个角度来说,控制到了土地,就掌握了粮食,有了粮食,才能控制整个天下局势。

刘钧虽然有渠道从海外调运粮食,但那只能是少量。过去有百里不贩薪,千里不贩粮的老语,就是因为粮食运输艰难,运价很高。如果只是调运部份粮食到天津北京,那没问题。可如果是要调大批粮食到河南、陕西甚至四川等地,那代价是极其高昂的。

最好的办法,还是在两京以及长江黄河等重要的水陆码头,建立大型粮食仓储基地,这样一来,就能全局统筹,使得粮食成为稳定天下局势最有力的筹码。

八千万亩军屯,将成为刘钧第一个要争夺掌握的目标。

至于宗藩们掌握的两千余万亩王庄,暂时先放过一边,回头再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