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说道:“未敢忘国忧,虽然我这官不大,但是我不能看见有人祸害整个朝野,祸害黎民百姓。那否则读书又有何用?你这提刑官缉拿罪犯,为民申冤,你的用意不也就在于此吗?”
卓然说道:“好吧,你既然都使了阴谋诡计把我骗来。那好,你让我怎么帮你?”
“你去找宋神宗,把我的意见原原本本跟他说。记住,一个字都不能落,我都写好了奏折,但我没有交上去。因为我知道我交上去官家绝对不会看。不需要用你的口吻去说,你只需要把我的奏折亲自交给他。”
“你递交他才能慎重,才会看我的奏折,否则他甚至看都不会看。因为他知道我反对变法。现在所有反对变法,哪怕对变法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的他都一律不看。
“但是你不一样,目前你还没有对变法表示反对。而且你一直得到官家的重视,所以他一定会看你交上去的东西的。我把名字写到了最后,他看完之后才会知道是我写的。这样他即使生气也能够把内容看完,这就达到目的了。”
卓然说道:“你知道这样的结果吗?你知道官家生气又会怎么样吗?”
苏轼苦笑,耸耸肩说道:“我已经顾不到了。我说位卑未敢忘国忧,大不了把我贬官,甚至罢职也没关系。只要能够为百姓呼吁,能够废除恶法,恢复祖宗之法,我受一点委屈算不了什么的。”
卓然心头苦笑。原来在苏轼他们眼中,王安石在祸国殃民,他的变法是鱼肉百姓的恶法。
卓然说道:“很好,既然苏兄有这样一份忧国忧民之心,那我帮你呈上去就是了。不过我有些奇怪,你既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有这么大意见,你亲自找王安石聊过吗?”
苏轼摇头,说:“我没有,我怕跟他吵起来,那样反而适得其反。因为我知道他的为人,要是能说的动,司马光就不会跟他闹翻。我知道司马光这个人,很厚道,绝对不是会跟人翻脸成仇的人。而他都能跟王安石闹翻,他们还是好朋友,这就说明王安石有多犟。”
“司马光跟王安石私下里只怕没少为变法的事讨论,都没能说动他,我苏轼又有什么用。我想把我的想法告诉官家。”
“如果他能听进去一言半语,别说废除这恶法了,哪怕修改其中的一两条,能够对百姓的伤害少一些,就算达到目的了。”
卓然拍了拍他肩膀,说道:“你可真是用心良苦。好吧,我正要见皇上,禀报我这些日子的动向,正好把东西带去。”
苏轼赶紧把奏折交给卓然,又叮嘱他说:“你交上去之前千万别说是我的,他看完之后看到我的名字自然知道。你要让他当着你的面亲自看,不然他可能会交给身边的人先看。”
“因为我写的有点多,你让他看了之后。他大发雷霆也好,什么也好,都让他冲我来。你就说你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,只是顺带帮我送上来的。明白吗?我不想给你惹祸。”
卓然点点头说:“谈不上惹祸。对于变法,我真不想发表意见。因为我是提刑官,兴许到将来你们新党和旧党之间的争执,皇上还让我从中裁决。那时候可能才是我说话的时候。”
“但愿有那一天,我也希望能够跟新法的这帮人来一个面对面的辩论。大家坐下来摆事实,讲道理,辩个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让天下人知道旧法到底是不是恶法。对百姓对朝堂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?”
卓然说道:“这也只是我的希望而已,但我不知道能否实现。”
苏轼又拿出几个状纸说道:“还真有几个案子是涉及到刑事案件的,要敲登闻鼓的,怎么劝都不行。我之所以没有先拿出来,我就是想先让你把注意力放在我这件事情上。不至于分心,能集中精力听我说。”
“现在我再把这几件案子交给你,你帮我查。因为申诉的人坚持要敲登闻鼓,让我们给个答复。跟她说了,这种案子要去提刑院,她死活不干,非要告御状。所以你就当是帮我查吧,查完之后就把你的成果转交给我,再由我来答复他们。”
卓然说道:“这人申诉的应该不是案子吧?如果是破案你是不会收的。即便是非要告御状也不会收,因为你知道有提刑院。”
苏轼用手指头点着卓然,说道:“要想骗过你真是太难了。没错,这几件案子虽然与刑事案件有关,但是都不需要破案。因为事实已经摆得很清楚,只是如何处置的事情。我这登闻鼓院庙太小,权太少,办不成这件事,所以才找你帮忙。”
“你提刑院有权有势,又有皇上在后面撑腰。你们来替百姓做主,当包青天才是最适合的。你先拿去看看吧,如果需要询问你告诉我。我陪你一起来调查询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