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184章 衣锦还乡(2 / 2)

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的儿子就打洞。

朝中那些关陇贵族们世代都是贵族,不管是西魏还是北周,又或是隋、唐,他们都是贵族,高高在上。

而对于蓝溪的这些乡民们来说,他们世代就是百姓。不管谁当皇帝,哪个朝代,他们都是百姓,科举也好,不科举也罢,反正他们是不可能脱离农民这个身份的。

隋唐结束了南北的纷争,统一了天下,也早结束了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,不再是以世家门阀来选拔官员,科举制度推出多年,但到现在也仅仅只是朝廷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一个补充而已。

可以说,朝廷年年科举,一年一科,但每年选不出几个士子来,科举出身的官员,远远还不如朝廷国子监里出身的官员,更不用说,朝廷如今更多的官员,主要还是以门荫入仕,以及靠着官员们举荐入仕。

正也是这种情况下,李逍这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突然从一介白衣就授任六品的监正,倒也就不显得太突出了。

若是在宋明清的科举全盛时代,一个二十一岁的年青人,直接就从白身当到了朝廷中央衙门的一个监正,这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。

但在这年头,这种非正常情况却是很正常的。

如得到大佬赏识,或者说直接被皇帝赏识,那平步青云真是最简单不过,比如当年薛仁贵,在征辽军中也不过是个队头级别的,但表现突出,让皇帝惊艳,于是直接就给了他一个五品的军职。

正比如说,程咬金当初比较看重李逍,便直接举荐他任七品参军,朝廷也一样没驳回。

甚至连县令柳倓,都提过要举荐李逍当县录事,虽然录事没品级,可也是县里的五把手了。

这就是官员们的举荐之权。

而如程伯献、薛楚玉这样的将门之后,勋戚品官子弟要入仕就更简单了,年少时在国子监读书,再大点就直接到内三卫当侍卫,直接就有品级,当几年就外放任个实职,出去再打几仗,这官就嗖嗖嗖的往上升了,甚至父亲功劳大,还能直接分点功劳给他让他也封个爵位。

杨大眼也来了,带着书院的学生们。

李逍是书院的资助人,也是书院创始人兼名誉山长,荣誉教授。他当官了,对于书院来说也是个莫大的好事。

他也正好对学生们激励,李逍也只是一个寒门子弟啊,可一样从山窝里飞出去变成了凤凰。

杨大眼读了半辈子书,但却连进京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。因为他没有得到州县官员的举荐,又不是国子监的学生,因此想科举博一博都没机会。

读了半辈子书,最后却还造过反,命运造人。如今看到曾经与他们一起在江南逃亡过的李逍,却转身华丽的一变为大唐京官,他心时也是充满羡慕的。

“当官了,以后就是不课户,免租免役了。”

大唐的官员是很有特权的,比如说不纳税赋不服役,这就是极实实在在的好处,他们是实打实的不课户。

大唐百姓分为良民和贱籍之民,其中贱籍的主要有奴隶、部曲等依附于他人之人,他们连大唐人都算不上,所以也不用纳税服役,但也没有基本的权力,比如均田授地、受征为府兵以及参加科举、入仕为官吏等。

而大唐的良民里,又分为课户和不课户。课户就是得纳税赋服役的,一般都是平民百姓。

而不课户,则主要就是贵族官僚们了。

一旦当上官,那一家人就不用再缴纳租庸调,也不用服役。这可不仅仅是能省好多钱的事情。

比如说不少商人,手里是比一般百姓有钱的,但他们经商得纳税,而且也还得服各种役,比如说去运粮啊修路啊,或者说到衙门里去当班执役啊。这种役,在唐初是不能免除,也不能如中晚唐一样可以花钱代役折抵的。

你再有钱的商人,你每年也得乖乖的接受征召去服役,安排到干嘛就得去干嘛。让你去修城墙你就得去修城墙,让你去给大军运粮草就运粮草,让你到衙门站班就站班,让你到官员家里当差就当差。

这种还不能花钱抵,不能找人替,可以说这才是最让人无奈的地方。而服役是很苦的。

当上官就不一样了,一家人都免税免役了。

李逍那一千多亩地,以后不用向朝廷交一文钱的租,也不用再接受官府的征召服役了。

“三郎啊,这玉米监正莫非是专门负责种植玉米的?”杨大眼毕竟是读书人,对于朝廷的衙门还是有些清楚的,这玉米监正以前可是没有的。

“嗯,朝廷设了这个玉米监,还划了三块地给我,调给我百多个属下,让我试种玉米呢。”

杨大眼点了点头,一个玉米,特设一监,看来朝廷对玉米期望很大啊。就是不知道,三郎这玉米到底能不能种好,若是种不出,只怕今日有多荣耀,他日就会有多惨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