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426章 大明盐课变革(一)(2 / 2)

十一倍的利润,量大而且稳定的暴利啊,怪不得盐商们一个个那么超级有钱。

但是,这只是京城的价格,京城可是靠近长芦盐场的,所以价格能卖那么便宜,但是偏远的内陆地区呢?

一斤盐恐怕早就超过了一百文,利润更是高达三十九倍。

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官方十纲盐,也就是两百万引,即六亿斤,很可能是按照六千万在籍人口进行的统计,每人每年吃盐十斤,按道理勉强够吃了。

但关键大明可不止在籍的六千万人口啊,少说也有一亿五千万,实际人口接近在籍人口的三倍。

而户部只刊发六亿斤的盐引,有可能是的确只卖得动这么多,但朱由校更愿意相信是有大量不缴税的余盐或私盐充斥着市场。

若按照大明一亿五千万的人口,每人每年吃十斤盐,也就是要吃十五亿斤盐,按照现在的税制一斤二点五文钱,能有三百七十五两银子的税收。

现在还无法改变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、士绅一体纳粮与征收商税的情况下,整肃盐政倒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增加国库收入政策。

但是,现在京城食盐的零售价是三十文,而其它内陆地区多是超过百文。

按照三十文的价格计算,一年食盐的销售额高达四千五百万两,若按照一百文一斤的价格计算,销售额则是高达一亿五千万两。

而商人中间的利润,几乎等同于销售额。

算到这,朱由校不由得气馁,自己这三年辛辛苦苦抄家与推广新产品,还不如人家盐商一年的收入。

不算不知道,一算吓一跳,真真是富可敌国啊,已经敌过好多个大明国库收入了。

现在京城三十文一斤的食盐过于高昂了,而且内陆地区的价格更是昂贵,关键这个利润几乎都在盐商的手上,看来自己不仅要想办法增加国库的盐税收入,也要想办法将食盐的零售价给打下来。

想到这,朱由校有点后悔干嘛要在辽东成立辽东盐运司,自己经营辽东盐场不香吗?

有了水泥这种神物,大搞晒盐法,很快就能盖过两淮的食盐产量,自己有了食盐才能搞事情,不仅可以减去中间商直接赚取高额利润,还可以打压食盐的零售价。

好在已经将四大盐场之一的山东盐场转给了四海商行去经营,现在金州、济州与大员也可以晒盐,产量上来了完全不输于两淮,虽然运输废点力,但海运的成本可以说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
盘算完,朱由校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李阁老,朕没记错的话,去年的盐课貌似不足一百五十万两吧?”

“是的,陛下!”见躲不过,李长庚只得低头承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