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2090章 乾清宫(上)(2 / 2)

明清两代,中和殿的功能基本相同,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,在此休息准备,且通常会在这里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,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。

另外,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,皇帝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,查看亲耕用的农具,且在参与天坛、地坛、社稷坛、太庙的祭祀前,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。

林熙他们走进中和殿,只见殿中空空荡荡,左右各有巨大石柱,中间设有宝座,却不如太和殿中的奢华。

众人都不解其意,林熙便解释道:“中和殿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,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,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,懂得四方语言,通晓远方之事······”

“放它们在宝座两旁,寓意君主圣明,同时为烧檀香之用,而两侧的铜薰炉,则是用来烧炭取暖的,清代宫中烧用的上好木炭,叫做‘红萝炭’,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,灰白而不爆······”

“宝座两旁那两乘肩舆,俗称轿子,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,帝、后在什么场合,乘坐什么轿子,都有严格规定,肩舆便是其中一种······”

众人再次见识皇帝的奢华后,穿过中和殿,到了后面的保和殿。

保和殿典出“志不外驰,恬神守志”,意为神志专一,保持宇内和谐,才能福寿安乐,天下太平。

保和殿匾额“皇建有极”,同样是乾隆御笔,典出箕子《洪范》“皇建其有极”。

保和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,上覆黄色琉璃瓦,上下檐角均安放九个小兽,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,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,内外檐则为金龙和玺彩画,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,另有六架天花梁彩画,极其别致,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,尽显华贵富丽。

殿内金砖铺地,坐北向南,设雕镂金漆宝座,东西两梢间为暖阁,置板门两扇,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,整体采用了减柱造做法,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,使空间宽敞舒适。

穿过保和殿,可以看见殿后阶陛中间,设有一块雕刻着云、龙、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,人们称之为“云龙石雕”,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,原为明朝雕刻,清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,该图案是在山崖、海水和流云之中,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,形象动态十足,生机盎然。

云龙石雕的石料,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,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,需要民夫万人以上,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,为此,沿途每里凿井一口,以供民夫饮水之用,可即便如此,也拖运了将近一跃。

当然,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,但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,也足以彰显劳动者的只会。

看完保和殿,便看完了紫禁城的外朝,再往后,便是紫禁城的内廷,穿过左右有琉璃壁照的乾清门,便是内庭的后三宫。

首当其冲的,是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。

乾清宫的重要程度,丝毫不亚于外廷三殿。

乾清宫面宽九间,进深五间,台面至脊通高二十余米,重檐庞殿顶,上层施单翘双晶七踩斗拱,下层施单翘单晶五踩斗拱,饰金龙和玺彩画,东西梢间为暖阁,后檐建仙楼,西暖阁有乾隆御书“温室”匾。

宫内明间设宝座,左右列图史玑衡,彝器,凡临轩听政,于内廷受贺,赐燕,召见臣工,引见庶僚,接觐藩属国陪臣,皆御于此。

明代乾清宫,东西各设辅殿,东为昭仁殿,西为弘德殿,殿皆南向,清承明制,乾隆朝敕检内府书善本,排比列架庋藏于昭仁殿,匾曰“天禄琳琅”。

皇帝把自己的居室定名为“乾清”,即是说在他的统治下,天下可得清平安宁,《道德经》曰“天得一以清”,乾、坤代表着天地,《易经》曰:“乾,天也”,“天地相交焉泰,为紫微正中”,紫微是北诬北极星,在天的正中,极明亮,又有众星环绕,《晋书·天文志》曰“紫微,大帝之座也,天子之常居也”,可见“乾清”之意。

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和月华门,代表着日、月,左右并列两个永巷,东西各列六宫,共为十二宫,是后妃居住之地,代表着十二个星辰,犹如众星拱卫,因为在封建社会中,天是万物主宰,皇帝则是“真龙天子”,“受命于天”,因此乾清宫的建染布局,严格地按照君权神授的思想,突出了一个“天”字,并代表了天子的神圣和威严。

此外,乾清宫前有汉白玉石雕栏杆的高台甬道,伸延至乾清门,露台上陈放着铜龟、铜鹤各二,日晷、嘉量各一,宝鼎四个,东西丹陛下有文石台。

文石台下有台基,平面呈正方形,边长五米半,高三十公分,四周环绕白石栏杆,南面出一步台阶,白石栏杆的形式其他石栏不同,乃是柎仿须弥座中的下枭式样,并浅雕伏莲,栏板上的浅雕菱形与卷草图案,构图匀称,刀法纯熟,线条流畅,望柱头不刻云龙,云凤,而雕狮子,其神态生动:雄狮戏绣球;雌狮戏幼狮,幼狮或匍伏脚下,或搂抱肩头,极尽亲昵之态,十二根望柱头,雕有狮子二十只之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