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288章 重用奸臣的儿子(2 / 2)

赵桓非常了解欧洲大航海时代给欧洲带来的巨额财富,他要把大航海时代的成功经验克隆到宋朝来,挣海外的钱。

毕竟国内市场就那么大,他可以繁荣市场经济,但会尽可能避免与民争利,而去挣世界各地的钱,那才是大钱。

同时赵桓还有一个非常宏远的志向,横跨太平洋到达美洲,从美洲把当地人已经开始种植的番薯,土豆,玉米等植物带回来。

这东西可别小看它,现在没人在乎,可是它却是中国清朝人口急剧增加的关键,这东西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才传入中国的。

正是由于这三样东西的入境,极大解决了温饱问题,使得中国人口巨增,从一亿到了清朝末年的三亿。

很多人认为这是康乾盛世导致的,有一定的道理,但其实最主要的是粮食问题的解决,因为土豆,玉米和番薯都是不要求耕地质量的高产农作物。

哪怕沙子地,盐碱地和传统的农作物无法生长的荒坡、滩涂等地方都能生长,所以传入之后很快便迅速的传播到了大江南北广泛种植,能养得活更多的人,才使得人口剧增。

所以,要让大宋发展起来,这三样东西那可比无数的金山银山还要重要,而这东西只有中美洲才有。

但是,以现在宋朝的航海技术,能否到达那么远的地方,赵桓心里还没有底。

所以他要先组建跨出近海的远洋贸易做团队,能够到印度洋,红海和非洲东岸,甚至更远的地方积累航海经验,然后便可以前往他最想让大宋舰队去的美洲了。

从大宋去美洲有两条航线,一条是横跨太平洋,但是太平洋太大,一旦迷航很容易完蛋。

另一条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线路,从马六甲横跨印度洋,进入非洲东海岸,再绕过好望角,然后从非洲的西海岸横跨大西洋进入中美洲。

这两条路线横跨太平洋要近一些。毕竟过印度洋这条往西的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航线,但是却有横跨太平洋的向东航线不具备的优越条件,那就是可以沿途都能获得补给。

因为这条线基本上都有人类居住,不像茫茫的太平洋,当然这两条路线赵桓下一步都要开辟。

赵桓对蔡鞗说道:

“皇家远洋商行的总部设立在泉州,那里有朝廷的造船厂,从这里订购大型海船。”

泉州是当时宋朝首屈一指的海港,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人口众多,泉州时而有船舶司专门负责征收来往贸易商队的关税。

正因为海洋贸易在泉州非常的繁荣,所以泉州有大大小小数十家的造船厂。

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朝廷的泉州船厂,当时已经能够造出三四十米长,宽十米左右的巨船了,完全可以远洋航运。

但是赵桓并不满足,他要造更大的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