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说是来济、韩瑗,就算是褚遂良谋叛,李治都不相信。
连长孙无忌都没有谋叛的资本,褚遂良哪有那个资格。
之所以谋叛成立,那是因为他这个皇帝需要。
左右都是诬告,多加一个来济并不会影响结果。
至于多出来济,李治一开始确实有些意外,却也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。
来济是他提拔的不假,废王立武的时候,来济却没有支持他,反而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王者立后,以承宗庙、母天下,宜择礼义名家、幽闲令淑者,副四海之望,称神祇之意。”后来更是抬出了汉成帝的例子,说汉成帝以婢为后,导致皇统中微,其祸如此。
赤裸裸的指责武媚身份低微,不够资格当皇后。
李治现在让武皇后添的非常舒服,这样一个善解人意,又没有娘家背景,不用担心外戚问题的皇后,哪里去找?
李治对于武皇后的表现非常满意,对来济反武,也有小小的不喜,只是没有到厌恶的地步。
李义府此番算计来济。
李治也没有多余的想法,左右都是不喜之人,没了便没了。
身为皇帝,他并不缺棋子。
只是……现在情况有些不同。
陈青兕的表现再一次,让这个大唐天子刮目相看。
之前是看中他的才华,将他安排进入国子监,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。
毕竟在李治看来,陈青兕固然有才,终归年轻,缺乏庙堂争斗经验。
相比庙堂上的钩心斗角,负责教化的国子监独立在外,能够避开诸多明争暗斗,还能很好的累积官声。
今日却发现陈青兕年少老成,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子,足以肩负重担,表现出来的干略也远胜自己预期。其能其才无须打磨,可以直接使用。
不过……
李治并没有过多犹豫,取过案几上的红笔,写下了自己的朱笔御批。
“韩瑗、褚遂良罪成。来济仍存疑点,不可令有功之臣寒心,继续调查。”
这继续调查无疑就是出面担保。
陈青兕最大的问题就是出身太低,没有任何倚仗。
既然决定重用陈青兕,以他的名望吸引庶族寒门,就需要有人为他护航,弥补自身的不足。
来济是最好的选择。
李治不会舍弃任何有用的棋子。
被驳回的奏疏
许敬宗是何等机警之人,在察觉李治心思改变之后,完全不考虑原因,开始为来济洗去污点。
辛茂将以许敬宗马首是瞻。
而袁公瑜不敢有任何不从,只是默认许敬宗、辛茂将行径之后,
李义府脸上的笑容略微僵硬,他之前试探过李治的态度,李治并不在乎来济,低声道:“为何会这样?”
他不等袁公瑜回答,已经反应了过来:“是他!”
李义府一直派人盯着陈青兕的动向,就想看陈青兕会不会僭越,结果对方一直在国子监勤勤恳恳的工作,直至今日,被动入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