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四十万军队陈兵边境,这件事早就在大理传开了。
而现在大宋的四十万大军兵不刃血进入大理国。
大理的大多数士兵其实是很高兴的,只要不打仗,当兵不就是为了挣钱吗?
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话,那不过是极少数的人才有的雄心,绝大多数将士都希望在当兵期间没有战斗,拿到军饷过逍遥自在的日子,岂不美哉。
所以宋军迅速接管了整个大理国,并开始对二十万大理军队进行整编。
其中绝大部分军队都编入了大宋的编制,并换防到了岭南,离开了大理范围,避免被高家掌控。
而西南夷和三十七蛮部的战斗已经停止了,岳飞的军队在整编了大理国军队之后,便挥师进入了三十七蛮部和西南夷,宣布奉命接管两地军政事务。
这两方已经斗了个两败俱伤,军事实力大减,所以岳飞的军队进入两地的时候,除了少数零星的战斗之外,基本上没有大的战斗。
很多土兵都乖乖投降,他们知道打不过,很多部落头人也都听从大宋安排,接受管辖。
赵桓在西南夷和三十七蛮部执行彻底的改土归流,也就是不再采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传统,而是直接由朝廷派官员在当地行使管辖权,实行跟大宋其他地方一样的人事任免制度。
两地剩下的部落土兵全部解甲归田,并收缴武器,由大宋军队接管当地防务。
高泰运以及白家等权贵在大宋完成了对大理二十万军队的整编之后,便被释放了,他们和家人回到了各自的庄园,真正成了富贵闲人。
段和誉他下达了王令,取消了帝号。
皇帝赵桓册封了段和誉为大理国王,重新替他制作了国王玉玺。段和誉以大理国王的名义开始对大理国的实施行政管理。
所有非军方的官员人事任免,行政管理,财税收支,全部都由大理国王自行掌控。
段和誉第一次感到了作为君王的权威和荣耀,也看到了满朝文武对他的真正的尊重和敬畏。
而大宋对西南夷和三十七蛮部的接管,总体来说也是很顺利的。
最主要得益于三十七蛮部和西南夷已经拼了个两败俱伤,再加上大宋四十万大军进入两地,迅速的解除了当地部落武装,并开始有条不紊的接管整个当地防务和行政管理。
三十七蛮部的整个行政管理交给了大理国朝廷,而西南夷则设置了郡县,大宋朝廷派出官员进行有效管理,同时每个衙门都配备了足够的维护当地治安的甲兵。
皇帝赵桓还册封了两地的部落酋长,并让他们搬迁到了京城或者江南,远离了西南夷和三十七蛮部。
头人和他们的家人离开之后,这些地方自然也就群龙无了,想造反也反不起来了。
这些部落酋长带着家人到了开封或者江南之后,才发现这些地方远比他们在家乡好得多。
他们纷纷写信让亲戚也都搬到这些地方来,于是很多头人的亲属也都搬到了开封和江南去了。
罗氏部的阿琼和洛娲兄妹俩也搬迁到了开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