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1224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(1 / 2)

辽东本就是中原故土,向以秦皇汉武为榜样的李世民,当然要把汉之旧疆辽东收复,还要报隋朝数征高句丽而战死辽东的无数中国子弟之仇。

高句丽自西汉末年起,逐渐扩张其势力范围,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部分地区,在三国和魏晋地区,趁中原内乱之际,更是大肆蚕食吞并辽东土地,成为东北一霸,甚至多次越过辽河入侵辽西。

隋朝的数征高句丽,也是到了不打不行的时候,只可惜杨广败了。

当年杨广征辽东,李渊身为卫尉卿曾负责军械粮饷,李世民兄弟也曾跟随,虽没亲上战阵,却也见识到了辽东小霸王的彪悍。

隋朝虽没灭高句丽,却也将其打的伤筋动骨,大唐建立后,高句丽也十分老实的称臣纳贡,李渊当时天下还未一统,也顾不上高句丽。李世民前期忙着防突厥,理内政,也是跟高句丽相安无事。

如今时机越来越成熟,

但还有个漠北薛延陀要先收拾了,方能对辽东动手。

这些年,高句丽人一面对唐称臣纳贡,一面也开始跟百济、新罗动手,从南边找补。对中原大唐,他们内心是惧怕的,深知早晚有一天中原人还会来复仇,他们这十几年来,在辽河一线,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物力,在打造一条千里辽东长城。

武怀玉此时提出要去经略辽东,是让李世民出乎意料的,甚至超出他的计划。

回到太极宫,李世民便召来太子承乾。

“武怀玉刚才极力拒绝赐姓封王,也不肯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,你猜他跟朕提了个什么请求?”

承乾摇头表示猜不到。

“你是他学生,你猜猜。”

承乾给父亲倒了杯奶茶,想了想,“莫非老师请求返回岭南镇守?”

“哈哈哈,猜对了一半吧,朕刚才跟武怀玉提及要征讨漠北薛延陀之事,他也是表示赞成的,他还向朕举荐李绩为大总管,

然后他说征讨漠北,须提防辽东高句丽,所以自请去经略辽东。”

承乾还真没想到。

“父皇同意了?”

“你觉得朕该同意否?”

承乾端着茶杯想了许久,他一方面是觉得老师于国有大功,这样对待功臣未免不公,而且武怀玉不仅是他老师,也是他最强有力的支持者。已经当了十六年的太子,承乾也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,

他也深知,要想将来顺利继位,得有自己的势力,势力还得足够强。

可父亲对他倾心相传的帝王术,又让他觉得确实得对臣下加以限制,尤其是武怀玉这样的大臣能臣,再不限制,就不仅是封无可封,还面临一不小心就会出权臣的局面。

不能无条件的相信任何人,更不能把刀柄交到别人手上掌握。

权力任何时候都得掌握在自己手上,得始终掌握主动。

“老师若是去辽东,肯定能为朝廷镇慑住高句丽,让朝廷可以专心灭掉薛延陀,甚至以老师的能力,还能为朝廷以后征辽东,做好全面准备,

只是,儿臣以为,现在老师去辽东,时机不合适。”

“为何不合适?”

“阿耶,老师立下如此大功,本就是司徒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此次回朝,肯定得有加封,若是直接去了辽东,仅以一个辽东经略的头衔,远远不够。

这会让天下人认为是贬降。”

“再则,朝廷三路伐漠北,兵部尚书李绩挂帅,东路以江夏王为总管,樊兴、薛万彻为副将。

幽州都督丘行则、营州都督兼安东都护程名振,都不在行营之列。

老师此时去辽东,还得受行营大总管节制,而李绩也仅是兵部尚书并非宰相。”

李世民听了太子的分析,倒是点了点头。

他抿了一杯茶,

缓缓的开口道,“朕跟他在武德殿喝了一壶茶,又在大明宫转了一圈,跟他谈了许久,虽然两年没见,但武怀玉还是那個武怀玉,仍然还有点贪财好色爱美食喜奢华,但却并没有什么隐藏的野心。

他居然跟朕说想告老归田,说想念岭南的荔枝芒果,想念吕宋的椰子香蕉,想念那里的沙滩和海鲜。

这家伙才三十五岁,居然就想致仕,说回家陪陪妻妾儿女,空闲时游山玩水写诗作画,顺便传承发扬一下他师父逍遥子传给他的龙门道。

他说自己现在还是龙门道的掌门宗主呢。”

承乾笑道,“老师懂分寸知进退,”

“那家伙啊,太聪明了,朕这些年这般信任重用他,也是既赏识他能力也欣赏他的知分寸。”李世民感叹道,“只是他才三十五啊,要是他现在五十三,朕也不用这么操心。”

他望向儿子,其实李世民自己在位时,是不用操心武怀玉的,他相信武怀玉在他面前不敢有什么心思。

可就怕他走后,太子承乾将来压制不住武怀玉。

现在武怀玉已经有这么大的功勋名望,甚至在朝中有那么的势力,再过二十年三十年,那时是何等权势?

承乾压的住武怀玉吗?

尤其是太子的东宫,如今生了儿子的武良娣和韩良媛,一个是武怀玉的堂妹,一个是他外甥女。

太子妃苏氏的情况,将来承乾立太子,只怕只能是在韩氏和武氏的儿子中立,那三个孩子不论立哪个,都是武家亲戚,要么喊武怀玉堂舅,要么喊武怀玉舅公。

甚至李世民做个最坏的想法,武怀玉就比承乾大十岁,但身体可比承乾好太多,有可能三十年后承乾反走在武怀玉的前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