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城。
门下省内,政事堂。
这是个不算特别起眼的地方,比起六部衙门环绕的尚书省,门下省显得要小的多,可大唐中枢在此。
都说三省六部,实际上大唐中央并不止三省,除了尚书中书和门下这三省,还有内侍省殿中省和秘书省,又有九寺五监十二卫四府等。
房玄龄这位左仆射,引着政事堂的两位新宰相入堂。
“请。”
政事堂的大堂上,一个宰相一个蒲团,堂议时跟廷议也没什么区别,席地而坐,坐而议政。
尚书左仆射房玄龄,这是如今百官之首,皇帝的绝对心腹,拜邢国公。
房玄龄落坐,然后便是检校右仆射的秦琼,这位虎将是军方大佬,更是秦王府军功元勋们的代表,哪怕他在政事堂上平时不怎么开口,但往那一座,也是一种姿态。
紧随其后的便是门下省的侍中王珪,以及中书省的中书令温彦博。
起初宰相也就三高官官,尚书令侍中中书令这三位,后来尚书令权重,所以经常空缺,常以次官左右仆射分掌六部,于是左右仆射和中书令、侍中四位成为宰相。
不过武德朝时,李渊推行群相制,还会任命一些检校侍中、检校中书令,甚至有直接任命两个中书令、侍中的情况,按需任命。
等到李世民即位后,这群相制度也就更上层楼,不再仅限于三高官官为宰相,以他官加衔也能进政事堂成为宰相,比如参议朝政、参预朝政,甚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。
魏征便是以秘书监守尚书左丞加衔拜相,秦琼之前也是以兵部尚书加衔拜相,还有杜淹以御史大夫加衔拜相等。
反正只要皇帝认为有需要,直接加衔拜相,这一招极大增加了皇帝权威,更利于皇帝掌权。
政事堂本身不是一个衙门。
他只是设在门下省内,让宰相们碰头议事的一个场所。
但从隋朝的都省,到大唐的政事堂,这里做为宰相们开会决策审议之地,也就慢慢形成了如今的国家中枢地位,甚至开始有了专门的属吏协助。
武怀玉打量着这个现在还不算成熟的政事堂。
宰相挺多。
除了三省的那四位长官,其它加衔的宰相也不少。
御史大夫萧瑀、吏部尚书戴胄、户部尚书专判度支武怀玉、尚书左丞守秘书监魏征,同样也是四位。
新任兵部尚书李靖,没能拜相。
八位宰相,都是老熟人了。
但今天这个会上,有两个新人,所以大家还是正式的又互相拜见一番,然后各自落座。
政事堂现在还不成熟,比如说没有一套完整的政事堂制度,会议也并没有固定时间等,带有很大临时性质。
八位宰相,也没有先后排名。
并没有首相这一说。
不过一般惯例由左仆射主持会议,还要负责记录会议,每次会议后还要整理会议纪录,并上呈天子。
这实际就是一个三省六部的工作协调会议。
大唐中央的主要权力还是在三省,中书省是负责决策,门下省负责审议,尚书省执行。
决策、审议、执行,这是一套标准流程,差错一步,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。如今李世民在位,很多时候皇帝以廷议方式,召集大臣们商议决策,中书省这个决策机构,反倒多数时候成了草拟诏令而已。
但就算是皇帝廷议决策的事情,也得走流程,诏令公文也要经门下省审议,要是门下省认为不妥,可以退回修改,甚至直接驳回,没有门下的审议,尚书省都拿不到正式的诏令、公文,自然也就无法交给六部等去执行。
所以皇帝让宰相们直接在门下省碰头开会,就是让审议这一关能够顺利一些,不要中书和门下扯来扯去,影响效率。
有什么问题,当面说明,能修改就直接改,然后审议后就直接交给尚书省。
怀玉他们这四个加衔的宰相,都不是三高官官,但他们是皇帝信任的人,可以参与到这碰头会,一起协商。
虽说宰相排名不分先后,可实际哪里都要论资排座的。
左仆射房玄龄当仁不让的是居首,同时也是主持会议的,武怀玉是最后一个进政事堂的,又是加衔相公,哪怕皇帝也说国家财政大权交给他,称他计相。
但实际上武怀玉既然还是进了政事堂,那仍说明财权仍是宰相们掌握,除非武怀玉不进政事堂,而度支使有个自己的衙门,跟历史上将来发展那样,成为独立于政事堂之外的三司衙门。
历史上发展到宋朝,三司夺了宰相们的财权,而枢密院又夺了宰相的兵权,政事堂宰相们权力就大为削弱了。
但眼下,不可能会有这么超前。
武怀玉就相当于是政事堂里专门负责财政这一块的宰相,就如同长安县有六个县尉,其中排名最后的县尉,就专门负责治安这块,人称捕贼尉。
八位宰相,武怀玉排名最后。
可大家看着这位新晋宰相,却都还是目光复杂,实在是太年轻了。
二十岁的宰相啊。
更过份的是,人家十八岁的时候还在终南山当道士,这才下山两年,就当宰相了,真正的终南捷径啊。
想杜淹曾两次上山隐居,一次去长安终南山,一次则是在洛阳的山中隐居,都想走个捷径,但都没成功,隋朝那次隐居终南山结果还让杨坚给流放了。
人家武怀玉这才是真正成功的终南捷径啊。
但就连房玄龄也得承认,这年轻人确实有本事。
今天政事堂新班子见面,也没议什么事。
房玄龄代表政事堂,跟戴胄、武怀玉两新宰相讲究了下政事堂的一些运作方式,主要还是把中书和门下的两个重要职责,决策和审议合二为一。
一些重大事务,拿到政事堂上商议,商议出结果,然后要报与皇帝,皇帝通过,再拿回政事堂,到时直接走个审议过程,然后发回尚书省,再分发给相关部门执行。
平时宰相们在政事堂呆的时间不长,有事就开个会,没事也都还是在各自衙门办公。
左仆射在尚书省,御史大夫自然也就是在御史台,魏征身兼尚书左丞和秘书监,则要在尚书省和秘书省两边跑。
此时的政事堂没有实行政事笔制度,没有哪个专执,也没有轮执,但一般是左仆射主持并记录会议。
政事堂已经有专门的几房属吏,专门负责协助宰相会在政事堂的会议、工作等。
武怀玉在政事堂还分到了自己的一个办公室,还有一套秘书班子服务于他。
“时间不早了,堂食时间到了。”
房玄龄笑着起身,大家于是都起身,今天的会议就算结束,到了吃饭的时候了,身为宰相,有个小特权,在政事堂议事较晚,就可享受一顿堂食。
这堂食标准挺高,由皇帝特旨让光禄寺提供。
特供宰相,比起朝会时的廊下食标准高的多。
会食的地方是个装饰的挺不错的厅堂,八位宰相每人面前一个几案,菜肴丰富,且都很精致。
炖羊肉、煎鹿排、清蒸鱼、木耳肉,包子一盘、蒸饼一盘,总共是八个菜,荤素搭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