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方。
梁师都既诛,其余诸城,几乎是传檄而定。
树倒猢狲散。
几乎是转眼之间,朔方就变了天,快到杨恭仁段德操段纶樊兴李脩行几位总管,闻讯想要回师分杯羹都来不及了。
他们刚调头,结果后续捷报一封接一封的传来。
朔方三城下,德静降,儒林、真乡、抚宁、开光、银城、连谷,诸城皆降。
武怀玉派出诸多轻骑,带着梁洛仁等分路招降,每至一地,守军闻讯都是直接开门迎接。
夏州。
段德操这夏州都督从宁朔刚赶回来,正在清理三城,准备恢复夏州治所,结果长安天使已经赶到。
听完旨意。
段德操知道自己白忙活了。
“恭喜青阳了。”
怀玉听完旨意,很是意外,这灭国斩王功绩是不小,但毕竟这只是策反招降,并不是直接攻灭,他心里预计是有可能爵晋一级,封个郡公概率很大。毕竟如薛万彻去年在陇右打一仗,也是县公升郡公。
可这封赏下来,还是很出乎意料的。
翼国公,加实封三百户,上柱国、金紫光禄大夫、夏州都督、刺史,还带着崇文殿学士衔,东宫太子洗马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。
做为在塞上跟梁师都对线十年的段德操来说,其实看到武怀玉的封赏心里挺不得劲的。
他守边十年,多少次击败梁师都。
可到头来,武怀玉补了这最后一刀,风光全让他得了。
虽然他也加封左武卫大将军受召入朝,可这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封赏,甚至有可能是明升实降,削去兵权实职。
可他段德操虽戎马一生,但还真比不过武怀玉,人家虽去年才入仕,可一下山就投了明主。
他这种边将哪里比得过。
梁师都亡,他段德操也完成了使命。
飞鸟尽,良弓藏。
皇帝都没让他在夏州都督任上再干一段时间,把夏州理清再走。
皇帝的旨意显得有些迫不急待。
段德操一把年纪,须发白,又岂不明白。
不管心中有什么想法,此刻都得打起笑脸奉旨听诏。
想比起段德操的心中失落,武怀玉此时真是风光无限。
苏烈也为武怀玉感动高兴,当然他自己也沾光,皇帝封赏旨意里也有他。
授封临清县男爵,加左武候中郎将,授夏州都督府司马。
夏州都督府原司马刘兰成晋夏州都督府长史。
至于原长史刘旻,这位原梁师都部将,另有任用。
原盐州长史韦思仁升绥州刺史,程处默将出任银州刺史一职。
盐州一众官将,这次都有升赏。
连侯三这样的小军官,也都录勋升官,他从陇右调来时,只是个队副,现在却已经成为七品的校尉,想当年武士恪为朝廷从军十年,也不过是个旅帅,如今侯三赶上了好时候,陇右、朔方两战,加上豳州平罗艺叛乱,功劳一笔加一笔,直接就成了旅帅。
赵信、陈兴、许嗣业、武君威一干人,个个喜笑颜开。
而怀玉从东宫司经局带来的部下张承德、刘绪等,也都晋阶升职。
段德操恭喜了武怀玉,然后痛快的把夏州都督的印信移交给侄孙女婿。
当天,段德操便回长安去了。
他在边地十年,一方镇帅,但这次入京,却轻车简从,没有丝毫排场。老段很清楚,在边疆,过去他号令威严一言九鼎军令如山,但进了京,他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他早早把姿态摆的很低,就是要对皇帝表明态度。
······
武怀玉在朔方西城巡视。
西城,才是赫连勃勃所建,东城是后来所建,至于外郭城,更是不断扩建,外郭城大部份是跟东西城并列的,但也还有部份把东西城包了薄薄一圈。
“当年赫连勃勃修统万城时,主要是参照汉长安城所建。”
因诛杀梁师都反正献城有功,梁洛仁被皇帝加封为右骁卫将军、朔方郡公,此时暂归武怀玉麾下节制,协助安定朔方。
“西城主要是宫城、东宫、宗庙社稷和苑囿,宫城在西南,东宫在东南,宗庙社稷在东北,御苑在西北,”
苑囿区不仅有假山、湖水、园,甚至还有别殿、游牧帐篷区,另外还有马厩、仓储。
这里存了不少良马、粮草、器械、珍货,如今全都充了大唐国库。
武怀玉一行人在梁洛仁等带领下,巡视西城,发现虽与大唐长安的宫城皇城相比,这里要差不少,但是梁师都经营十年,也还是比较完备。
尤其是这城墙体系,马面敌台、角楼、城门、瓮城等都很雄壮,当年段德操就是止步在西城的这些坚固的城防之下。
可惜这样坚固的城防,最终没被唐军从外攻破,而是被辛獠儿率禁卫军,由内夺取。
梁师都费十年心血加固的西城,最终也没能保住他性命,甚至他在西城里储备的大量钱帛、良马、铠甲以及粮草,最终也都落到唐军手里了。
整个西城很雄伟。
其宫殿楼阁,更让人惊叹,在这塞上居然还有如此雄伟建筑。
永安宫是当年赫连勃勃的皇宫,梁师都也是加以修复,仍名永安宫。
只是此时,建于永安台上的永安宫,尽显落寞。
武怀玉其实挺喜欢西城,也喜欢这里的宫室楼阁等。
但北梁已灭,这皇宫自然也留不得了。
一切都显得僭越。
“把僭越的建筑全都拆了,拆下的木料石料等,拿去修缮民宅。”
朔方三城,武怀玉打算按朝廷旨意,拆毁梁宫的西城,保留城防体系,但把宫殿等全都拆了。
“以后西城,做为军城,驻军屯兵,兼做仓城,储备甲仗、粮草。”
“东城则为衙署、官作坊区、学校、官吏住宅区。”
“外城为市集、作坊、民宅区。”
梁洛仁听到武怀玉的命令,有些失神。
他在这里倾注半生心血,如今却要看着这一切毁掉。
战争已经结束,武怀玉也成了夏州都督,他现在开始考虑的是恢复民生。
开仓放粮赈济百姓,重新招聚流民还乡,恢复生产抢时秋种,